《原住民族教育法》規定,各級政府對學前教育及12年國教階段的學生,都要提供學習原住民族科學的機會。教育部委託清大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傅麗玉建置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網站「飛鼠部落」,並新增200多個教學模組,要推展原住民族的科學教育觀。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108課綱強調跨域學習,原住民生活在大自然中,他們體察大自然節氣、雨水及太陽光後,讓土壤長出最好的植物,呈現出跨域的科學。因此,在新的課綱中,希望學生都可以學到原住民族的科學知識。

傅麗玉則說,我國原住民的科學觀和西方科學觀有很大不同,西方科學觀是將大自然作為研究的對象,但我國原住民則將大自然萬物跟人一樣平等看待。原住民面對大自然,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們很多觀念值得大家學習。

她舉例,蛇鼠會吃掉穀物,一般人可能放老鼠藥讓牠們吃了死掉來解決問題,但原住民不一樣,會在穀倉裡面放蛇鼠板,建立一個機制,只要牠們不吃掉穀物,仍會讓牠們活著走掉。

教育部從去年起委託清大推動「發現天生科學家:原住民族文化科學學習實踐與發展10年計畫」,到現在滿1年,教育部今天舉辦成果展。

傅麗玉表示,過去1年來,包括建立原住民科學教育網站「飛鼠部落」、建置「原住民族文化自然智慧資料庫」、辦理3梯次「12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原住民族文化科學教學模組」製作研習班,並新增200個「12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教學模組」。

另外,還辦理16場「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智慧講座」,更研發原住民族科學教育教材與數位學習內容的《吉娃斯愛科學》16族語版繪本及點讀筆。第一期執行成果已公布在「飛鼠部落」網站,各界可多加利用。

(中時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811001923-260405?chdtv

#原住民 #科學 #原住民族 #大自然